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杂粮

保粮食安全的底气和风险:大豆存短板 囤粮潮已过

时间:2020-04-30 来源:北京商报

全球疫情持续引发粮食供应安全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14国发布及食品出口限制。近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度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

中国有着产粮大国和粮食进口国两重身份,各类粮食作物情况不一,既有库存结余达2.8亿多吨的小麦、玉米、大米,也有对外依存度超过80%的大豆。农业农村部多次提到,当前国内主粮供应充足,“米袋子”有保障。不过,在全球贸易收紧、病虫害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大豆、玉米等工业、饲料用粮食作物供应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

大豆的短板

“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我们仍然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在4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说。

不过,风险不是没有。“综合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各地气候状况来看,下半年几个主要进口国大豆产量或不及预期。全球大豆供应或不及2个月前预计的那么宽松。” 大地期货研发总监周文科表示,短期来讲,今年国内大豆种植相对乐观。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进口量逐年攀升。据统计,1999-2017年间,大豆进口量从1000万吨涨至9350万吨,我国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85%。

海关发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我国进口大豆量达177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6.2%。其中,中国进口美豆量为781.4万吨,增加2.1倍;巴西对华出口大豆990万吨,同比增长47%。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大豆种植已经开始扩张,但产能原未及市场需求。

“去年,大豆开始扩产。那时内蒙大涝,玉米受灾,加上国家对东三省有大豆补贴,每亩高出玉米地200多元,于是大家都开始从种玉米转向种大豆。”种植户老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此之前,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大豆仅占总量三分之一,今年占到三分之二。

老杨家在黑龙江,素以盛产有机大豆闻名,是国内最大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省份。据统计,在过去近10年间,全省大豆平均种植面积保持在4912.4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40%-45%。

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要增加1000万亩。同年,作为产豆大省的黑龙江7部门联合下发《黑龙江省2019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按照每亩地255元补贴大豆生产者,玉米补贴为每亩地30元。

老杨也有自己的顾虑。“今年扩产那么多大豆,年底怕豆价出问题。” 

产粮大国和进口国

由于疫情初期进口量减少,国内豆价突飞猛涨,收购价已从2019年的1.6-1.7元/斤涨至2.5元/斤。价格上涨带动了种植户的热情。部分农户把自家闲散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价格约为300多元不等。“今年一些农场主组织农户们竞价包地,地价被越抬越高。一亩地已经被抬到了500元。虽然种豆的农户能拿到255元/亩的种植补贴,但地价被抬高100多块钱以后,实际补贴效用微乎其微。”老杨说。

按照以往340斤/亩左右的产量、一斤大豆1.6元价格计算,农户在拿到255元/亩补贴的情况下,扣除化肥、豆籽、地价等成本,一亩地尚且可靠大豆盈利100元左右。老杨担心,疫情效应退潮,年末大豆进口回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难以维系。“如果大豆价格重新跌下2元/斤,按现在500块钱/亩的地价来算,如何保全收益是个问题。”

一位河南新乡的榨油厂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国外进口大豆是转基因农作物,产量较大,进价也便宜,目前每斤美豆收购价在1.5元左右,榨油的出油率高出国内至少5个百分点;做成豆粕成本也比较低。待疫情得到控制,进口大豆还是市场主流。

受疫情影响,大豆之外的粮食进口同样难以避免他国出口限制,但相较而言,形势较为乐观。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95.1万吨,同比下滑了12.8%。而进口谷物和谷物粉种类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等,除大麦外均属主要口粮。

虽然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宣布限制稻谷、小麦等粮食出口,但梳理往年数据可看出,即便在国外粮食限售令下达前,中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已在逐年下降。据统计,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万吨,较2018、2017年减少265万吨和774万吨。今年1-2月我国进口谷物量同比再降19.3%。

以国内消费量最大的大米为例,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降53万吨,进口量占到我国大米消费的1%,主要用于调剂余缺。“中国年均口粮消费量为2亿多吨,而去年三大主粮结余就有2.8亿吨,国内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表示。

“从国际贸易看,粮食进口量占国内市场比重是很小的,我国主粮保持绝对自给。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进口总量为1065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比例为1.9%,主粮自给率达98%,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波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说。

因而,尽管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宣布限制稻谷、小麦等粮食出口,但对我国影响有限。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往年数据发现,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口量已在逐年下降。

以国内消费量最大的大米为例,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降53万吨,进口量占到我国大米消费的1%,主要用于调剂余缺。“中国年均口粮消费量为2亿多吨,而去年三大主粮结余就有2.8亿吨,国内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表示。

屯粮潮已过

据了解,我国三大主粮包括水稻、玉米和小麦。截至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约6.64亿吨。

魏百刚提到,目前,我国小麦从南到北大多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再有一个多月就收获了。小麦产量占夏粮的90%以上,今年夏粮丰收有较好基础。同时,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势头。

从人均粮食占有量来看,以2019年为例,若将6.64亿吨国内粮食产量均摊向全国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超过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的350公斤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400公斤国际粮食安全线。

以稻谷为例,根据未来智库发布的《粮食专题报告》显示,稻谷2019/2020年期初库存1.72亿吨,预计产量1.99亿吨,消费量1.97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86%,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线,而进口占比不到2%。“从库存从国家安全和确保民生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库存是合适的,能够确保口粮绝对自给。”周文科说。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步入长期增长通道,特别是2015年以来连续5年超过6.5亿吨,2019年达到6.64亿吨的峰值。其中,我国稻谷和小麦已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库存在逐年增加。玉米虽然连续两年产不足需,但因前些年积累了大量库存,目前也能维持市场供需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兆庆撰文指出。

粮食出口市场也透露出急于“解封”意愿。

4月28日,越南贸易部门建议,从5月开始全面恢复大米出口。越南于3月24日宣布将一直禁止出口大米至今年5月下旬。然而,禁令期未满,越南已经急于打开出口市场。由于大米无法正常出口,越南边境口岸出现了大米滞留的情况。

据中国粮油信息网4月24日报道,目前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为440-450美元/吨,创下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作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恐怕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赚钱好机会。

“囤粮”大势已过,小麦、稻谷价格也面临逐渐修正。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分析师表示,最近小麦市场购销已回归理性,河北、山东等地前期涨幅较大的小麦价格也出现回落,在新麦上市前,小麦市场价格将以平稳偏弱运行为主,再涨动力不足;农产品期货网分析师认为,随着4月中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中晚稻拍卖常态化进行,各级地方储备稻谷陆续轮出,预计后期稻谷市场供应增加明显,价格将滞涨趋稳。

警惕虫灾

农作物收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今年以来,东北地区频发的极端天气为国内玉米种植蒙上了一层阴影。4月以来多地频发雨雪天气,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出现了“倒春寒”。

这场“倒春寒”意味着什么?据中华粮网信息显示,等到雪全部融化、田间墒情人工或机器可以作业,估计要到5月上旬,个别区域要等到5月中旬左右,进而形成玉米晚播的情况,玉米整个生育期会缩短,后期玉米单株穗粒数会有所减少,灌浆的速率和质量有可能下降。

“目前在三大主粮中,国内稻谷和小麦已具备足够安全的粮食库存。但玉米由于取消托市收储,改成东北主产区直补后,产量下滑、需求上升,造成期末库存连续三年下滑。因此,未来依旧需要国际市场供应来补足国内的供应缺口。”周文科表示。

不巧的是,玉米作物还将迎虫灾考验。农业部门监测预报,2020年草地贪夜蛾受灾面积或达1亿亩。据了解,今年草地贪夜蛾提前1个月北飞。预计3月底,江苏、安徽或将出现零星迁入;5-6月或会到达河南、山东一带黄河区域;7月份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产区。而根据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玉米受灾面积占比达到98%。

多重因素带动下,3月以来,玉米价格确实迎来“涨”声一片。农情快讯统计显示,截至4月26日,山东玉米主流价格1.03元-1.10元/斤,黑龙江主流价0.815-0.90元/斤,辽宁0.94-0.97元/斤,目前看全国玉米市场中,大部分地区突破1元,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也逼近1元。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阶段性高点,较去年同期上涨100-150元/吨不等。”中华粮网研究员郭春爱分析指出,目前市场主体看涨心态依旧较强,贸易商出货积极性不高,多采取逢高适量出库策略;此外,因原料成本持续上行,深加工企业加工效益并不乐观,而原料库存水平不高,行业开机率水平整体下滑。后期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企业还将出现一定补库需求,尤其是饲料养殖对优质玉米的需求。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