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美豆收获天气不佳叠加报告高估,或影响明年农民种植决策 时间:2019-10-16 来源:中国汇易网 10月中旬以来,国际大豆市场始终在交易中美贸易磋商题材,而10月10日的美国农业部(USDA)偏多的供需报告则成为价格上涨的“助攻”题材。这份报告的产量数据让交易者感到意外,由于今年美国农作物种植的延误程度空前,使得各方本该聚焦于南美新作的时间段里,仍在延续跟踪最终的定产形势。上周暴风雪叠加本周持续降雨,以及此后的急速降温,使得今年美国中西部的收获天气条件,与2018年非常类似。市场人士认为,如果11月及之后的WASDA报告进一步下调美豆新作单产、产量和库存,可能会开始影响到明年的种植决策,因为就目前价格而言,美国大豆较玉米仍有种植优势。
1、美国农业部十月供需数据存在高估可能,去库存趋势仍将持续
在10 月份供需报告中,USDA 再次下调19/20年度美豆单产1蒲/英亩到46.9蒲/英亩,低于市场47.3蒲/英亩的平局预估,更意外的是下调2018/19年度美豆单产1蒲/英亩到50.6蒲/英亩,去库存意图跃然纸上。新旧年度大豆单产的下调再叠加压榨出口的略增,导致美豆新作结转库存大幅降至4.6亿蒲。而在今年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以及作物播种生长严重延迟的背景下,不排除大豆面积仍有高估可能。由于此份报告中并未包含10月份降温霜冻,因而不少观点认为这将导致11月美豆单产继续调低,且该节奏将持续到明年1月。但也有机构学者认为,对于美豆而言,去库存化可能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目前美豆库存相当于年初水平的一半;并且霜冻对于产量的影响尚未到扭转形势的地步。
![]()
2、今年霜冻或致美豆收获不畅及产损,2018年场景历历在目
上周六(10月12日)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入秋以来最为寒冷的一天,尤其是玉米带西部, 包括衣阿华、密苏里北、明尼苏达南、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东和南北达科塔的气温都降至零度甚至零下;而玉米带东部,包括密西西比河东边,最低温也仅在零度稍高一点。本周气温将有所回升,除了北方局部地区。本周末中西部将有中等到局部大雨,暴雪后降雨并不利于农作物的最后成熟并妨碍收割;而降雪之后的低温也将意味着本季节末期的结冰期延长。
![]()
上图为美国北达科他州附近的大豆田,农民已三周无法靠近田地因路面过湿,现在更是被积雪覆盖,收获遥遥无期。而今年的收获形势则让市场联想到2018年,当时由于中美贸易战升温、收获天气糟糕叠加存储费用高涨,贸易商更是公布了近似严苛的收获标准(若大豆破损率达到3%,可能遭到拒收),一部分农民无奈让大豆作物烂在地里,直到今年春播时节还能看到田间枯萎腐烂的大豆秸秆。
3、美豆新作产量预期下调背景下,出口销售更为敏感
目前巴西大豆旧作临近枯竭而贴水依然高企,来自中国市场的持续采购不无关系,上周末巴西大豆出口商表示中国购买10-15船巴西大豆,多为明年2-7月船期,而本周初又有对巴西新旧作大豆的询盘,多数来自中国民营油厂。但要补起明年年初的大豆装船需求,完全依靠巴西则会导致其明年新作上市前库存接近极限,所以一旦询盘则会支撑其大豆贴水走强,因而四季度后期我国油厂榨利变化主要来自美豆和巴西大豆的博弈,而中国推进美豆采购进度也很关键;而中美第十三轮磋商结束之后,中方300-400亿美元的采购大框架也令美盘平衡表整体利多。
![]()
总体而言,美国农业部十月供需平衡表4.6亿蒲的库存,奠定了美豆区间的上移,在当前美国中西部主产区收获天气面临霜冻降温天气的背景下,新作单产可能进一步下调,而需求在中美谈判阶段性成果的推动下,也有望继续上调。需要关注的是巴西新作贴水继续探底,较美豆仍有较大竞争力,因而未来中国集中采购美豆的时间、数量仍是重点。但对于美国农民而言,由于当前的大豆玉米比价更利于前者,因而在USDA持续发布去库存化预期的利多报告之后,可能会引导农民明年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需要对此加以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