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国内版

玉米价格下跌何时休

时间:2019-06-06 来源:乔林生

5月23日,临储玉米今年首拍开始,虽然拍卖底价比去年提高了200元/吨,但当日仍是高溢价成交,市场对临储玉米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市场也据此较为看好后市玉米价格。然而,好景不长,自5月30日第二批近400万吨的临储玉米入市后,市场看涨热情迅速下降,不仅现货玉米价格止涨回稳,而且大连玉米期价也出现了每吨数十元的回落。

目前,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内玉米市场已进入“政策市”,在后期临储玉米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将下跌不止。现阶段,国内夏播玉米产区正值小麦收获与玉米播种的高峰期,春播玉米产区则正值玉米前期出苗等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而生猪养殖等则进入了补栏旺季未期。玉米价格下跌会对农民种植与管理田间玉米带来消极影响吗?更重要的是临储玉米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未来市场行情真会如部分市场人士预计的那样跌跌不休吗?库存玉米入市会刺激养殖户增加补栏量并提振加工企业的开机率吗?

A临储玉米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今年临储玉米第一次与第二次拍卖的情况。

5月23日,近400万吨吉林、黑龙江2014年产临储玉米被竞价销售,最终总成率达到了90.66%,成交均价为1639元/吨。其中,吉林省总成交率为100%,成交均价为1795元/吨;黑龙江省总成交率为90.63%,成交均价为1639元/吨。2019年临储玉米第一拍以高溢价、高成交率落地。

仔细分析今年临储玉米第一次拍卖分等级成交率、成交价可以发现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即黑龙江省三等与四等玉米不但全部100%成交,而且溢价幅度较大,这说明了什么市场现象呢?

部分玉米贸易商表示,黑龙江省一些偏远地区的库点存放的玉米也有人抢着要,而且还是溢价成交,这多少让人无法理解。不过,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玉米收储与贸易大户刘兴海看来,按照传统思维模式分析,黑龙江省的玉米肯定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来采购,但如今市场格局变了,当地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北粮南运”贸易模式,外地客商要想来东北地区拿粮,如果开出的采购价格没有优势,那么只好空手而归。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猛,入驻的企业大部分是规模化与产业化比较完善的大型集团,这些企业不但在东北地区合理布局了众多生产车间,而且还利用自己拥有的物流、资金、信息等优势,不断开拓玉米产业上下游业务,正在盘活东北玉米这个大市场。

“今年第一次拍卖的临储玉米很多是去年流拍的,今年底价上调了200元/吨以后仍然是溢价成交,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真要发生变化了。”河南省玉米贸易商老胡认为,根据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发展态势分析,玉米供给是充足的,短期内不存在利多价格的因素,临储玉米成交率高且溢价幅度大,说明市场较为看好未来玉米需求。同时,很多产业企业持有较重的“就近拿粮”心理,令临储玉米2019年第一拍较为“惊艳”。

5月30日,近400万吨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2014年与2015年产临储玉米被竞价销售,最终总成交率达到了81.86%,虽然比第一次拍卖的总成交率下降了8.8%,但仍居高不下,说明市场采购需求依然旺盛。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次拍卖的玉米成交均价为1695.16元/吨,比第一次拍卖的成交均价高了55.67元/吨,这似乎说明市场十分看好后期价格。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第一次拍卖的全部是2014年产玉米,第二次拍卖的有大量2015年产玉米,所以拍卖成交价格的抬高没有可比性。如果单独比较2014年产临储玉米的成交情况,第二次拍卖的2014年产玉米成交均价为1629.19元/吨,较第一次低了10.3元/吨。

部分参与拍卖的产业企业代表认为,成交率的下滑并不代表临储玉米拍卖将大幅降温,玉米价格止涨回落也不代表市场长期走势将如此发展下去。据他们分析,玉米价格近期之所以走低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最低价收购的小麦和稻谷降价抛售力度较大,降低了临储玉米的性价比,导致一些饲料企业玉米采购态度趋于观望,影响了市场情绪;二是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对玉米饲用的不利作用正达到高峰期,饲用玉米需求仍持续下降;三是近日外部经济环境波动较大,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及国内市场需求均存在变数,这使得玉米一部分工业采购需求减弱。

其次,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临储玉米的库存情况。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剩余临储玉米库存总量在7500万吨左右,按照往年临储玉米的拍卖进度分析,这些库存玉米在今年将会全部被拍卖。这意味着在今年年底时临储玉米将基本退出国内玉米市场,虽然在后期的出库过程中与供给市场的阶段内,临储玉米仍会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形成较为重要的影响,但也都是“强弩之末”的力量了。

老胡告诉记者,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还会呈现出较强的“政策市”特征,但自新季玉米上市后,预计其影响将日渐减弱。从当前的心理层面来讲,国内玉米市场看多情绪估计会长期潜伏与存在,一旦市场有突发机会出现,那么以下利多情绪就会明显表现出来:

第一,我国玉米产不足需的格局难以改变,新季东北地区玉米田改为大豆田的现象仍然很明显,年度内的产需缺口呈现扩大趋势;第二,国内工业用玉米需求增长速度难降,如果未来绿色能源的开发等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将提振玉米工业需求再上一个台阶;第三,预计近两年内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数量难以大幅提升,玉米市场供给将趋于紧张。不过,从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的情况来看,终端需求依然难以出现较多亮点,很多饲料企业的采购策略仍是随用随买,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持平甚至倒挂,预计经过前几周的火热成交后,临储玉米竞价销售会有所降温,玉米价格与需求将经历一个振荡整理的过程。

B农产品供需形势将发生变化

长远来看,虽然当前国内大宗农产品小麦、稻谷包括玉米等库存较为庞大,产量持续保持稳定,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的供给存在很大隐患。

首先,小麦、稻谷、玉米的高库存与往年我们不加节制地大量进口农产品有很大关系。例如,在进口量较大的年份,我国年大豆进口量近1亿吨,小麦、玉米酒糟粕、高粱、木薯粉等农产品年进口总量则高达数千万吨,再加上国内对较多的农产品实行了持续时间较长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人为地令国内大宗农产品库存累积了起来,这让很多不了解市场详情的人很容易误认为农产品产量过剩,令市场一度出现了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的“三高”现象。

近年来,国内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农产品进口总量有所下降,部分粮油品种的庞大库存逐渐得到消化。例如,原来高达2亿吨的临储玉米有望在今年消化完毕,菜油、棉花等临储库存消化已基本结束,小麦、稻谷临储库存则在加大消化力度。另外,国内供给缺口较大的大豆等种植面积则在不断扩大,预计随着种植结构深入调整,国内大宗农产品供需形势会发生较大改变。其中,小麦、稻谷生产会向着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市场供给稳定;大豆产量会进一步提高,但远远达不到满足国内需求的程度;玉米产量或稳中有降,产不足需的态势仍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大豆、玉米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强,未来这两个品种价格的涨跌将与相关农产品进口量的增减等紧密联系起来。

其次,国内耕地与水资源不足,未来我国农业生产需要精打细算,生产方式与单位个体的生产规模等亟待提高。与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小麦、玉米、大豆生产国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仍是“小农经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整体质量差依然没有改变。根据当前国内农业生产的发展态势分析,单位个体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关键要看土地流转等能否大范围做起来。目前来看,小麦、稻谷的种植面积与水资源会得到保证,两品种主产区较为稳定。大豆与玉米种植面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单产与总产受天气好坏的影响较大。

最后,小麦、稻谷与豆粕等大宗农产品在特殊时期与玉米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当前这一现象正在发生。近期,随着最低收购价小麦与稻谷的抛售底价大幅下调,豆粕价格降至历史低位,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小麦、稻谷、豆粕替代玉米的现象增多,这对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了遏制。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期竞价销售的2013年产与2014年产稻谷销售底价已下调至1500—1600元/吨,价格优势突出,成交率较高。近年来,稻谷因为库存多、压力大,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成为去库存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底价整体下调,进一步表明了有关机构去库存的决心较大,这一方面能够满足用粮企业需求,缓解区域性粮源不均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工企业降低用粮采购成本,进一步加速库存消化。此外,质量偏差与价格较低的早籼稻等会流入饲料原料市场。

“2011年前后,由于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导致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原料的数量在一个市场年度内达到了2000万吨。”据河南省小麦贸易商崔瑞兵介绍,今年国内新麦收购价与拍卖底价均有所下调。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拍卖底价下调60—120元/吨,而库存2013年进口的美国软红小麦等出库价仅在2000元/吨,后期随着小麦价格再度回落以及玉米价格上涨,两者价差将缩小,未来小麦替代玉米的概率增大。

C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近期,虽然玉米价格有所下跌,但这对农民种植夏播玉米与加强春玉米田间管理基本没有影响。

根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情况分析,除了部分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地区调减了面积外,大部分地区农民种植玉米的面积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当地农民当前正在加强对玉米出苗等的管理,玉米长势较好。从内地夏播玉米产区的情况来看,部分沙土地与丘陵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预计调减。例如,黄河故道地区农民增加了花生种植,平原地区农民则乐于种植玉米。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加上部分地区加强了环保要求,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仍然没有得到恢复。虽然很多地区猪肉价格高企,养殖利润高,但存栏量低。不过,当前国内水产养殖发展快,禽类养殖也发展良好。整体来看,玉米饲用需求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从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态势来看,产业企业对玉米价格上涨较为接受,大部分深加工企业开机率稳定,预计玉米工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D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近日,豆粕、菜粕期价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这与当前大豆、油菜籽等进口不畅有很大关系。”广东一家油脂企业业务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市场供给当前较为充足,但对市场预期存在一定担忧。

据记者了解,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接近1亿吨,2015年前后我国年小麦、玉米酒糟粕、高粱、木薯粉等农产品进口总量则高达数千万吨。目前,受中美贸易磋商不畅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口大豆、玉米、玉米酒糟粕、高粱等农产品数量下降较多,而且成本有所提高,这虽然有利于国内消化庞大的农产品库存,但也让市场对未来供给能否充分得到保证产生了担忧。

日前,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回应美国对我国新一轮加征关税焦点问题——有能力有信心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据了解,随着美国日前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部分农产品再次采取反制措施。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农产品进出口一直受各方高度关切。加征关税对中美两国农业带来哪些影响?进口大豆缺口如何弥补?国内玉米及食品价格是否会因此上涨?

据韩俊介绍,美方在其301条款下对中方发起两轮加征关税措施。作为反制措施,中方对美方出口农产品也加征了关税。第一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2017年美国向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7%,于2018年7月6日实施加征25%关税;第二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实施加征10%关税。随着美方提高加征税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轮措施加征税率最高提高到25%。可以说,美国出口到我国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被加征了反制关税。

大豆是我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正常年份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3000多万吨大豆,约占进口大豆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自美国进口大豆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有能力有信心通过丰富的政策工具和多元的供给来源,保障国内供需平衡:一是实施国产大豆振兴计划;二是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三是引导多元化饲料消费需求。

从进口玉米、玉米酒糟粕、高粱及木薯粉等市场情况来看,进口玉米数量已从较高年份的560万吨左右减少到350万吨左右,玉米酒糟粕从660万吨左右减少到了10万吨,高粱从1000万吨以上减少到50万吨左右。综合来看,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数量减少、成本增加将提振国内玉米价格。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