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促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06 来源:邬梦雯 4月30日,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交易红枣期货合约为CJ1912、CJ2001、CJ2003和CJ2005。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红枣期货是资本市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红枣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副食品产业之一,上市红枣期货,形成连续透明的期货价格,可为红枣企业和广大枣农提供定价和避险工具,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还可通过合理设定交割质量标准,引导红枣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和附加值,充分体现红枣的价值,促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 “红枣期货尽早发挥功能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是一件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工作艰巨的任务。”方星海表示,市场各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红枣期货培育与推广力度。郑商所和广大期货经营机构要大力宣传与推广红枣期货,增强广大枣农标准化分级理念、提高议价能力,帮助广大红枣产业企业尽快了解、认识、掌握和使用红枣期货,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研究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相关机构要积极参与并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创新试点形式,提高试点质量,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模式,促进枣农稳收增收。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郑商所要密切关注红枣期货上市后运行情况,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研判,有效管控红枣期货市场风险,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表示,红枣期货上市,标志着河南省又一特色农产品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这对于深化红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统一红枣质量标准、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河南省政府将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创新优化服务,协助防控期货市场风险,保障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许龙章在红枣期货上市仪式上表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化红枣种植基地,2017年种植面积达47.63万公顷,产量达到347万吨,红枣产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发展、居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新疆红枣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价格波动剧烈、产业集中度低、标准化品级缺乏等问题,红枣产业急需运用金融市场工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红枣期货上市,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红枣价格市场,可以为产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套期保值工具,促进产业兴旺,稳定枣农收入。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郑商所农产品期货产品的主产区,多数位于老少边穷地区。把服务“三农”与服务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是近年来郑商所市场建设的重点之一。 2016年以来,郑商所先后上市白糖期权、苹果期货和棉花期权,不断丰富农产品衍生品体系,为包括老少边穷地区在内的农业产业企业和广大农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时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共在32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棉花、白糖、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43个,累计投入资金近480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9867家。 郑商所理事长陈华平表示,为保障红枣期货规范稳定运行,切实发挥红枣期货功能作用,郑商所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针对红枣期货是国内第一个干果类期货品种、没有类似品种成熟经验的特点,郑商所将加强与市场各方的沟通,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探索促进红枣期货功能发挥的方式与方法。二是密切关注红枣期货市场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规则制度,加大市场培育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监控,完善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和风险处置预案,确保红枣期货市场健康稳定运行。三是在红枣期货稳定有序运行、具备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推出“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保险+期货”“保险+期货+信贷”等新形式,进一步增强对红枣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