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1月社融大增4.6万亿创新高,机构料社融拐点已至 时间:2019-02-15 来源:本站 2月15日15:00,中国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0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0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去年12月为1.59万亿元,2018年同期社融规模3.08万亿元;1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4%,预期为8.2%。 最新公布的社融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多家机构表示,社融拐点已至。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近期就判断,社融增速拐点已来,并预计,1月企业债券发行较多,地方专项债净融资额较大,这将带动社融反弹。其他项下,ABS发行较少,且1月为年初,贷款核销一般较少。 早前,尽管政策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但在强监管下,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的态势难以改善,社融增速始终低于预期。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看,虽然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难以抵补表外融资的萎缩。例如,去年1~9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融的贡献率均为负,三项合起来将社融增速拉低了1.7个百分点,而去前同期这三项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8%。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数据后发现,此次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关键的三项数据——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相比之下,去年12月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委托贷款同比减2241亿元(或与12月资管计划等的委托贷款到期较多有关),信托贷款同比减509亿元,未贴现银承1023亿元;表外融资合计下降1727亿元,降幅较11月的-1904亿元进一步趋缓。 票据的放量增长也是此次的焦点。其实,自2018年4月末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持续大增,此前就有机构预计2019年1月末将高达6.48万亿元,突破前期高点,较去年4月末增加2.65万亿元。 廖志明也表示,2018年年中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论其原因,主要包括,存款压力之下,银行引导企业转向票据融资;经济下行之下,信贷额度充裕而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旺盛,银行加大票据融资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考核之下,部分银行倾向于利用票据融资来达成考核要求;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引导银行加大民企及小微票据贴现力度;金融科技及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等。 “票据融资大增,新一轮信用宽松周期已开启,”廖志明表示,“以史为鉴,宽信用周期的开端往往是票据融资大增。我们认为,2018年5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象征着新一轮宽信用周期的开启。从过往15年来看,票据融资占比领先于社融增速,票据融资领先名义GDP增速1~2年。2018三季度开始政策转向宽松,随着政策逐步发挥效果,我们预计社融增速2019年1月迎来拐点,名义GDP增速或年中企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社会融资规模层面,2018年非标融资水平较2017年出现明显下滑,资管新规与债务监管起到了切实效果。直接融资较去年增加2万亿元,考虑到近期政策层面直接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前直接融资在社融中占比不足20%,预计2019年直接融资的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对社融的支撑力度也进一步增强。 章俊也表示,经过去年8~9月的高增长之后,专项债的发行量临近限额,财政进一步积极的动能有限,去年12月专项债出现由负转正至362亿元,发行暂未回暖,对社融形成拖累。但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9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后期专项债的发行可能出现改善。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今年财政支出不对GDP增速造成拖累,那么预计财政赤字率需要达到8%,“当然实际财政赤字率预计为3%(2018年为2.6%),因此要弥补这5%的缺口,则需要依靠大量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融资等。” 此前盛松成也对记者提及,尽管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包括前期强监管、降杠杆、大幅收缩影子银行等,本轮调控的时滞会比以往长,但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我国经济二季度有望企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