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停牌公司数创新低 “躲跌妙招”已失灵 时间:2019-01-09 来源:本站 随着停复牌新规出炉,两市停牌公司数量进一步下降,一些“钉子户”也逐渐复牌。截至1月8日,两市停牌公司仅有14家,占A股公司比例约为0.39%。在市场日趋理性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靠停牌“躲跌”的招数失灵,多只个股被强制复牌后连续跌停。分析人士表示,补跌甚至被市场出清是这部分公司必然面临的阵痛,靠停牌“躲跌”的时代已成过去。 停牌公司数创新低 沪深交易所近日发布停复牌指引,从减少停牌事由、压缩停牌期限、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停复牌监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事实上,两交易所此前已就停复牌新规发布意见征求稿,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自征求稿发布之后,停牌公司数逐步减少。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停复牌制度在2018年完成了实质性跨越成长。 此前,A股市场停牌乱象层出不穷。A股公司最长停牌时间曾达900余天。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上市公司滥用停牌权利,造成“千股停牌”的尴尬场面。部分公司任意停、长期停的问题困扰市场各方,甚至一度成为A股列入MSCI指数的绊脚石。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部分公司热衷于停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躲避市场整体行情下行对股价的影响。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可能会触发股权质押风险,引发公司资金流断裂,甚至破产。 付立春表示,公司持续停牌可能是因为一些重大事件,如并购重组或资产置换。停牌制度理论上是避免在此期间的敏感信息过度影响股价,造成公司市值不稳定,同时避免影响公司重大事件的推进。但是,随着市场信息化程度提高,停牌对重大事项保护作用正逐渐变小,反而易滋生一些谣言传言,不利于公司重大事项推进。 “停复牌新规的发布及执行,对一些上市公司长期停、任意停的乱象治理有了长期、持续的作用和效果。这是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一点。”付立春说,停复牌新规还起到很重要的警示作用,给许多反复停牌或想借停牌“躲跌”的公司重重地敲响一记警钟。 “躲跌”招数失灵 停牌一度是一些A股上市公司所信奉的“躲跌”大法。然而,随着停复牌新规发布和从严执行,这个招数逐渐失灵。 “深交所积极向股东传达‘停牌并不能实质性解决股票质押风险’的理念,引导股东正视问题、积极自救。事实上,停牌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还可能导致公司股票复牌后流动性集中释放,形成恶性踩踏。”深交所一位监管工作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这位监管人士以深市某上市公司被强制复牌过程为例,说明监管机构对停复牌制度严格执行的态度。该公司自2018年8月起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发起停牌,在此后三个月时间里,深交所持续关注公司重组事宜,陆续发出关注函及监管函,督促上市公司复牌。但公司负责人始终抱有侥幸心理,拖延复牌至最后,公司被实施强制复牌措施。 眼见停复牌新规逐渐显现威力,不少停牌“钉子户”陆续复牌,多家公司复牌后逃不开大跌甚至跌停情形。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些上市公司的“躲跌妙招”已彻底失灵。 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沪深两市停牌公司数仅14家,两市上市公司总数为3570家,停牌公司占比为0.39%。“停复牌新规执行效果比较理想,很多停牌甚至长期停牌的公司复牌。当前停牌公司家数和比例比较低,无论与历史水平纵向对比,还是同国际市场横向对比,均处于较低水平。”付立春说道。 对如何评价停复牌新规执行效果,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在停复牌新规出台后,停牌公司数量大减,长期停牌的“钉子户”能被强制复牌,投资者交易权益得到保护,大面积停牌现象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任意停牌得到解决,效果较为显著。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给停复牌制度念“紧箍咒”并非A股独有。港交所此前也出台相关新规。截至1月8日,港股停牌公司家数为80家,上市公司总数为2342家,占比为3.42%,略高于A股。 “对停牌事项监管趋严,是国际主流交易市场规定的共性。任意停牌剥夺了投资者正常权利,不利于投资者风险控制及正常变现,这也是各国交易所逐步严格执行停牌制度的原因。”杨德龙说道。 杨德龙说,应秉持能不停就不停、能短停不长停的原则,持续提高A股市场成熟度,促进A股加入更多国际指数,吸引外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