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国内版

把东北打造成全国猪肉产品重要供应基地

时间:2017-08-09 来源:农业部

  近两年出于保护本地环境的目的一些地区划定了“禁养区”,关停畜禽养殖场,同时国外的畜产品进口持续增加。请问这样一消一涨的情况下,农业部如何统筹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畜禽粪污日益受到诟病,在一些地方或者一些人看来,一提到畜牧业想到的就是脏乱差,就是臭气熏天。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不应该忘记畜牧业为城乡居民肉蛋奶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民增收、保障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畜牧业的基本面或者说是根本。


  畜禽粪污是规模养殖带来的副产物,可以说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畜牧业没有改革开放这30几年的发展,畜牧业的污染基本上不存在。大家原来都是分散养殖,一家一户养几头猪,都还田了。 现在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已经达到56%,多半我们吃的肉蛋奶都是规模养殖场生产出来的,相对于传统的家家户户的分散养殖,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率还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可以说都是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规模养殖场在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确实也产生了相当规模的粪污。这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是第一。第二,农业发展了,大规模化肥的使用,原来的有机肥变成了被嫌弃的粪污。同时随着专业化分工发展,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阻断了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通道。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如果简单的关停养殖尝禁养限养,它不是发展,那是不发展。如果每个乡、每个县都这么想、都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没有臭、没有污染,但也没有肉吃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能简单一关了之。畜禽粪污是重要的资源,是利用的问题。培肥地力,发展有机农业离不开有机肥,畜禽粪污也是清洁能源的重要原料,沼气发电等都可以以畜禽粪污为原料,这些都完全契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我部一直重视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就提出了畜牧业发展要保供给、保安全、保生产并重,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具体工作中,在三方面做好统筹。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做好统筹,坚持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三者并重。在畜牧业发展中解决粪污污染问题,通过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用绿色发展的办法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我们既不能无视养殖污染而单纯地追求畜牧业发展,也不能不顾历史发展阶段和基本条件,对养殖场一关了之、一禁了之。畜牧业发展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造成的问题也是长期形成的,所以我们提出来对于一些养殖场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在环保方面不能简单的今天提要求,明天就要达到,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刚才讲到的一禁了之、一关了之,在一些地方特别突出,这是需要提醒注意的。


  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统筹。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年度工作安排,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投资安排,我们都注意做到保供给和保环境的协调平衡,既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又考虑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有划定“禁养区”的要求,也有养殖区域调整优化的措施。既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又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创建。既考虑“为养而种”,也考虑“为种而养”,实现新型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关系。


  第三,在工作责任落实上要统筹。要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又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两个责任是一体的。关于生猪布局调整的问题,大家知道,南方水网地区因为水环境相对比较敏感,承载能力相对有限,养殖和水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


  所以,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南方水网地区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科学确定适宜养殖规模。也制定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导生猪生产向东北等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现在看生猪北上趋势非常明显,大量生猪养殖向东北以及内蒙四省区转移,东北地区发展有基储有资源、有空间,是承接生猪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下一步,农业部将立足全国生猪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东北地区打造成全国猪肉产品重要供应基地,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