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国内版

早稻托市收购再启 大米进口又添“新丁”

时间:2017-08-04 来源:本站

  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较为热闹,热点频频,紧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这些热点也将或多或少地对国内稻米市场后期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早稻收购价总体低于托市价

  目前早稻收获已基本结束,新早稻上市量持续增加,收购也不断放量,收购高峰逐渐临近,部分主产区收购进度较快。如:湖南省中储粮截至7月30日已收购早稻谷16.3万吨,同比增加3.8万吨。虽然今年早稻产量继续下降,但由于市场主体对后市信心不足和早稻需求不旺,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总体较为低迷,大都低于或接近于最低收购价。7月中下旬,安徽芜湖水分13%左右的新季早籼稻粮食经纪人收购价为2500元/吨;江西粮食经纪人早稻上门收购主流价格为2440~2540元/吨(以质论价),潮粮收购价为1900~2100元/吨,国有储备粮库点轮换收购价格为2600元/吨,其中南昌水分14.5%左右的新季早籼稻企业收购价2450元/吨,上高水分13.6%左右的新季早籼稻国有企业收购价2400元/吨;湖南新季早籼稻贸易商收购价2400~2500元/吨,粮库按照国家标准三等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进行轮换补库收购,部分地区在2600元/吨以上;湖北新季早籼稻主流收购价2500~2580元/吨。由于新稻水分相对下降等原因,目前收购价格较7月初开秤价已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总体上仍未突破托市价。

  江西率先启动早稻托市收购

  为保护农户利益,稳定市场,根据《关于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精神,国家粮食局7月27日公告同意中储粮自7月28日起在江西省启动2017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这是今年国内早稻主产区第一家启动托市收购的省份,也是自2013年以来的第五次启动。由于当前各主产区早稻收购行情总体仍较低迷,为防止出现卖粮难现象,预计后期还将有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

  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预计不大

  目前国内主要口粮均呈供大于需,2013年以来托市收购已经常态化,早稻托市收购也一样,市场已习以为常。受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国外大米进口冲击、2013年临储稻谷拍卖、粮食比价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未来早稻需求难以好转。因此,托市收购的启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早稻的供需关系,预计后期早稻行情将以小幅波动为主。由于今年早籼稻托市收购启动较往年偏晚,启动的省份少,目前只有江西一家,早稻最低收购价继续下调后与市场收购价的差距缩小。且6月份南方遭受了连续强降雨,早稻生长经历了“雨洗禾花”,部分主产区早稻受灾较为严重,质量下降,加上农户出售潮粮、毛粮越来越普遍,因此,今年早籼稻托市收购量预计可能少于上年。同时,优质早稻与质量较好的早稻供应量相对偏紧,后期行情可能相对乐观。

  临储稻谷成交大幅提升

  上周,临储稻谷拍卖继续进行,但成交量却较前期大幅提升。7月24日~28日单周临储稻谷(2013~2016年)拍卖成交量达到近117万吨,大幅高于前一周的16.1万吨。这也是今年临储稻谷拍卖成交量最高的一周,较6月19日~23日的单周成交量90万吨还高约二成,加快了今年临储稻谷的去库存力度。其中,2014~2016年临储稻谷成交12.1万吨,与前一周的12.5万吨接近,2013年临储稻谷成交达104.9万吨,大幅高于前一周的3.6万吨。上周临储稻谷,尤其是2013年产临储稻谷成交量突然放大,主要原因是新增了黑龙江、江苏、安徽及江西几个大主产区的临储稻谷投放。由于之前上述四省在今年尚未投放过2013年产临储稻谷,当地粮源相对偏紧,市场对此期待已久。因此,一经投放,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临储稻谷库存易增难减

  上周,首次投放黑龙江2013年产临储粳稻49.9万吨,成交45.9万吨,成交率91.87%;投放江苏临储粳稻18万吨,全部成交;安徽投放的10万吨2013年临储粳稻,100%成交,投放2013年产临储中晚籼稻30.4万吨,成交7.9万吨,成交率26%;江西投放2013年产临储中晚籼稻40.2万吨,成交15.7万吨,成交率38.99%。四省合计成交97.5万吨,占2013年产临储稻谷成交量的92.9%。由于上周临储稻谷成交量快速放大,稻谷供应迅速得到改善,将对稻米行情产生一定的冲击。随着加工企业粮源逐步得到满足,预计后期临储稻谷成交将会缓慢下降。

  虽然上周临储稻谷成交出现瞬间放量,但总体上临储稻谷出库依然较为缓慢,在今年早稻托市收购再次启动和后期中晚稻仍面临启动托市收购的情况下,预计国内临储稻谷库存仍将呈易增难减的局面,短期临储稻谷高库存仍需要良策来化解。

  对非洲大米出口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谷物进出口呈现进口缓慢增加、出口继续提速的态势。1~6月份,我国谷物共进口1315.7万吨,同比增长1%;出口73.1万吨,同比增长1.9倍;净进口1242.6万吨,同比下降2.8%。稻米进出口趋势与谷物进出口类似。 继上年大米出口出现拐点以来,今年我国大米出口继续大幅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6月我国稻米出口15.2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增13.3万吨,同比增长705.56%,均价454.7美元/吨;1~6月累计出口56.9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增44.2万吨,同比增长347.5%。

  今年上半年大米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对非洲的大米出口取得了积极进展。上半年我国大米出口的前5个国家分别为科特迪瓦16.85万吨,韩国12万吨,利比亚3.85万吨,土耳其3.7万吨,塞拉利昂2.88万吨,其中有3个在非洲。而在前10个出口国中,有7个在非洲。我国大米传统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如朝鲜在上半年已排在第十位,蒙古排在第十七位,日本及我国的香港特区已退出了前二十位。

  “三驾马车”依旧领跑大米进口

  据海关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稻米30.7万吨,同比增加48.2%,均价440.69美元/吨;1~6月累计进口大米212.2万吨,同比增长6.4%。大米进口来源国的格局依旧未变,其中从越南进口116.2万吨,从泰国进口65.4万吨,从巴基斯坦进口13.6万吨;合计从三国进口大米达195.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2%。大米进口增加的原因依然是国内外大米进口的价差较大。虽然上半年国际大米出现连续大涨,但国内外大米价差依然较高。在6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最高时,也即国内外大米价差最低时,华南港口进口的越南大米完税价与华南早籼米批发价仍有400~500元/吨的价差。随着后期国际大米价格的回落,目前国内外大米价差又有所增加,基本上回到了600元/吨以上,大米进口动力短期难以消除。 由于上半年国内大米出口大幅增加,我国大米净进口近10年来首次收窄。上半年国内大米净进口为15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33万吨。大米净进口的减少,小幅减轻了国内的稻米供应压力。

  美国对华出口大米迈出第一步

  虽然上半年国内大米净进口有所减轻,但大米的进口仍呈增加之势,传统的越南、泰国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国对我国的大米出口依旧较为强劲,严重冲击了国内的稻米市场。如何减少大米进口、增加大米出口仍是目前我国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但在大米进口的老问题尚未有效破解的同时,又传来了美国将对华出售大米的新问题。 7月19日,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美国大米进入中国也迈出了落地的第一步。在完成中国质检总局认可、对输华大米进行熏蒸等程序后,美国大米将正式走上中国餐桌。可见,美国大米出口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目前大米年产量为600万吨左右,年大米出口300万~4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报告预计,2017/2018年度美国大米产量为607万吨,国内消费量为381万吨,贸易量为346万吨。美国的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生产大米的“大米带”。

  从总量上看,美国并不是世界主要大米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且大米价格要略高于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即使对华大米出口达成后,首批大米出口我国也将是今年末或明年初的事情,短期内对我国大米市场的影响预计不大。但是,美国不但是全球最发达的科技强国,也是最发达的农业强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美国的优势产品,出口量位居世界各国首位,对国际主要农产品均掌握着定价权和话语权。据美方统计,2016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15%;美国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销往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大米市场十分庞大。面对这么大市场的开放,很多美国农场主已开始欢呼。可以预计,一旦有利可图,在利润和补贴的刺激下,美国大米的产量和贸易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如果国内稻谷收储政策不改变,未来受到更大冲击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