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储备玉米拍出高溢价 时间:2017-05-09 来源:证券时报 当前,东北地区已进入农田耕播的关键时期。玉米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品种,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大幅压缩,农业调结构的步伐在加快推进。近期,高溢价成交的储备玉米让市场哗然。 高溢价成交储备玉米 5月5日,国家启动临储玉米抛储,计划交易50万吨,实际成交37万吨,成交均价1424.56元,成交率73.56%。“这个交割价格有点意外,高出抛储底价不少。”参与竞价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以二等黄玉米为例,内蒙古平均升水112.98元,辽宁77.65元,吉林和黑龙江40元左右。“高成交和高溢价意味着玉米抛储未对市场构成供应压力。”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立臣认为,当前国家玉米去库存意图明显,后期随着抛储的继续进行,价格能不能逐步稳定需要重点观察。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庞大的库存一直压制着玉米市场。据公开数据测算,截至去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库存就要占到近90%。这种“堰塞湖式”的库存量将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下行压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高达250元左右,按此计算,目前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 期市引导作用显效 “期货市场预期引导作用很明显。” 南华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刘冰欣认为,去年一季度玉米期货价格的下跌就已经引起了当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注意,加上有当地政府引导,去年春耕时把玉米改种成大豆和杂粮。从近期玉米考察调研情况看,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缩减程度较为清晰,最多下降超过四分之三,改种多以大豆为主,其次是水稻、马铃薯和其他杂粮。 东北地区一位粮食贸易商表示,2016年是玉米取消临储收购政策的第一年,上半年市场对玉米行情的预期过分悲观,期货价格走势持续弱于现货价格,直至10月份,玉米新粮外运出现阻碍,造成短期供应趋紧,市场逐渐从悲观预期转向关注玉米市场的利多支撑因素。期现货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玉米期货价格充分反映市场多方预期,并及时体现现货市场的状况,这对来年种植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期货市场价格引导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去年我国“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已调减3000万亩,今年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而大豆种植面积改变过去连年下滑局面,出现连续小幅增长。 摆脱压力要利润 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管局赵光农场有50万亩耕地,以前主要种春小麦,到2009年开始改种玉米,面积一度达到43万亩。现在农场正好在“镰刀弯”内,今年种了30多万亩大豆,还有17万亩玉米。场长王宏忠表示,调整玉米种植是大方向,但是种小麦不挣钱,因为农场没有灌溉条件。依托农垦优势,王场长并不担心销路,只关心收益,所以,他这两年积极参加“保险+期货”试点,“上了一个价格险,将价格锁定,让心里有底”。针对这一市场机会,南华期货和九三油脂共同成立了横华农业产业服务公司探索“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新模式,以金融和期货结合的手段服务农业。同时,永安期货吉林地区“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也推进顺利,到去年年底,试点项目在吉林6个县累计保保险玉米现货量为1.5万吨,覆盖面积近2万亩。“玉米市场化以后,玉米期货持仓量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对于企业参与套保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市场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 吉林云天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2016年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月均单位客户数超过2000户,较2015年增加167.13%。据统计,随着2016年临储政策改为价补分离,玉米期货重现活力,持仓量创出历史新高,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90.72%和130.8%。今年前4月玉米期货成交量0.7亿手,同比增长90.49%;日均持仓184.6万手,同比增长77.08%,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在全国农产品期货中均排名第一位,分别占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总量的22.7%和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