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2011年大豆或释放 豆市“空”气更紧张 时间:2017-03-24 来源:粮油市场报 因担忧国家可能在近期投放2011年陈豆,进而拉低现货价格,渠道商多观望,采购延缓,蛋白企业纷纷停收,这更加剧了大豆市场的紧张气氛。 本周,国内东北产区大豆现货市场需求疲软格局凸显,随着各地气温的升高,蔬菜品种增多且价格下降,市场对于豆制品的需求逐步转淡。另外,因担忧国家可能在近期投放2011年陈豆,进而拉低现货价格,渠道商多观望,采购延缓,蛋白企业纷纷停收,这更加剧了市场紧张气氛。黑龙江主要产区收购价与出售价普遍下调60~80元/吨,蛋白企业大部分停收,个别报价降至4400~4440元/吨。 陈豆即将出售 预期打压市场 大豆现货市场疲软走势延续,交易商悲观情绪浓重,且入市意愿普遍降低,区域市场成交寡淡局面凸显。近日传闻中储粮油脂公司发布即将出售2011年大豆的消息,并通知规模贸易主体及企业入库查看质量,虽然对于销售价格及出售时间暂时没有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2011年大豆很快将向市场出售。 根据经销商及企业反馈的消息,2011年储存的大豆基本都是蓆茓囤,储存年限较长,若不能及时处理粮情,难免有的囤漏雨雪,结顶粮较多,也就是上层大豆极易发生霉变。这也是国家将2011年临时储备大豆划转轮换的主要原因,大豆质量较差可能无法参与正常的拍卖。 中国大豆网3月7日曾经发布过“国家可能要进行2011年大豆的出售”,当时连豆主力合约价格从4000元/吨下滑至3800元/吨一线,也主要受国家即将抛售陈豆消息的影响,随后现货价格持续走低也是在不断消化这一利空。 2011年大豆质量预期较差,很难进入豆制品厂加工,黑龙江出售数量在80万吨左右,内蒙古还有一部分数量不详。总体上看,陈豆库存出售对市场的打压是一定的,如果销售价格偏低,有可能拖累现货进一步下跌。 后期市场可能将逐步转向陈粮轮出,2011年大豆出售后可能还有2012~2013年大豆要进行拍卖,市场压力刚刚开始,未来价格主要取决于陈豆出库价格,市场基调偏空,交易商近期需谨慎入市。 需求极度疲软 产地收购停顿 国内大豆现货市场整体走势仍旧弱势震荡,主要受到来自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国内各地区间供需关系的制约,导致大豆现货价格呈偏弱调整态势。总的来看,造成近期市场萎靡不振的实质因素仍来自于供求关系。 首先,在进口大豆持续冲击 下,国内市场仍无有效的应对策略,价格上的劣势令国产大豆屡屡丧失“阵地”,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即在低价进口大豆打压下,产区油厂压榨大幅亏损,最终导致大面积停产,并直接造成产区油厂对国产大豆收购热情的降低。 其次,东北大豆陈货库存即将出库的传闻施压市场,不仅直接打压产地大豆价格出现回落,同时造成各地市场交投气氛异常紧张,贸易商收购态度明显变得更加谨慎,甚至随之停收观望。南方销区市场整体状况近期同样低迷,到货量稀少及成交清淡,凸显市场需求的疲软局面。 从国产豆经销商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市场走货不畅,尽管现货库存并不是十分充足,但出货方依然只能维持“随购随走”的销售策略,导致其补库热情明显降低。对于国内市场来说,目前本土收购已陷入半停顿状态,大部分市场有价无市,价格低迷不振早已在情理之中。 交易商忙避险 看空气氛升级 东北大豆市场价格重心下移,交易商及企业纷纷产生避险情绪,经销商及农户的抛售行为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部分产区筛粮收购价格降至3800元/吨。由于缺乏市场需求的配合,加上场外利空气氛浓厚,导致贸易商报价态度消极,且停收的粮点及贸易商数量增加,近期市场成交量急剧萎缩。 总体来看,担忧国家释放储备大豆是造成现货价格急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供需双方对后市前景失去信心,导致其入市脚步迟疑。短期内交易商的信心仍然很难恢复,这需要一段时间以及市场内外各种条件的配合。因此,近期现货交易活动将继续保持缓慢的步伐,不会有较大的成交量出现,现货价格也将继续维持弱势调整。 近期国内期货市场的表现令现货市场观望气氛进一步加重,连豆主力合约价格跌至3800元/吨附近,一方面受国际大豆下挫拖累,另一方面受市场不利传言影响,国内外期货价格走软也施压现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