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会取消吗? 时间:2017-03-09 来源:博易大师 目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日前,《农民日报》发表文章《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提出2017年玉米补贴政策要在春耕播种前公布;同时,文章明确指出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在2016年玉米补贴发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人士预计,2017年的玉米补贴可能会有调整。 根据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实施情况,2017年应尽快公布政策细节、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订单农业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更好促进种植结构调整顺利推进。 尽快公布政策细则,稳定农民种粮预期。东北地区农民农事安排的一般规律是秋收后开始整地、春节前完成备耕工作,这样物质投入成本可节约20%。政策细则公布的时间将直接影响着土地流转成本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财政部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于2016年6月20日向社会公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玉米生产者补贴实施方案》于2016年8月初才向社会公布,省级财政根据中央财政下达补贴资金总量,分别调剂10%、5%、5%作为省级种植结构调整资金,用于支持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这些政策出台前,东北地区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已签订,玉米也早已经播种完毕,玉米生产者补贴和种植结构调整补贴在农民的意料之外,没有能及时发挥引导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的作用。建议从惠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出发,最晚播种前公布2017年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细则,稳定农民预期,尽早安排种植计划。 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需求呈增长的趋势是长期的,当前库存增加较多是暂时的。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还要加强产能建设,保障谷物基本自给。《财政部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地方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2016年,黑龙江没有区分优势产区和非优势产区,玉米生产者补贴全省执行统一标准。吉林和辽宁每亩补贴标准以县为单位,试图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但由于多数乡镇将2015年农户玉米种植面积数据(台账)上报作为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发放的依据,与实际种植面积差距较大,也没有实现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议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目标出发,2017年提高优势产区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总的来说,去年一年,东北四省区玉米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比预期好得多。总结出经验之后,不仅对玉米的改革,对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价格改革,也会起很大作用。特别是为下一步怎么对稻谷和小麦价格进行合理的改革,提供了好的经验。”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回答记者关于东北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时如是说。 玉米价格改革取得了三个明显效果:生产总量调整了、价格合理回归了、农民得到比较合理补偿了。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陈锡文告诉记者,“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东北玉米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按照这个原则推进改革,至少现在能看到三个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一是生产总量调整了。政策出台之后,东北四省区玉米播种面积下降了10%以上,减少了2300万亩,面积下来了供给就下来了,也就更加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 “第二是价格明显向合理方向回归。收储最低价最高的时候达到平均每斤1.12元,2015年主动调减到一块钱,现在大概平均价在0.75元上下。这个价格是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且和国际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完税成本价格大体一致。那么进口价就没有优势了,我们又夺回了自己的市场。 “第三是农民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补偿。实施价补分离政策后,东北玉米价格下降了25%-30%,但是政府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去年补贴了390多亿元,平均一亩地可以补贴150-180块钱。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如果是种自家地的农民,有了这个补贴,他还是有赚头儿的;如果是租地的农民,租地价格比较合理的话,大体上也能保本。” 把补贴从收购价中拿出来 很多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普遍认为是政府定价的结果,陈锡文说:“无论是最低价也好、零售价也好,其初衷是托底的市场最低价,也就是给农民一个承诺,让农民放心。” “但是,自2008年第一次开始提高最低价起,慢慢地最低价就不再是一个托底价了,因为最低价包含了对农民补贴的成分。提到后来,就像东北的玉米零售价,成了东北玉米市场的最高价了,到了这个程度不改革就不行了。”陈锡文说道。 因此,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把补贴从价格里拿出来。“拿出来的同时仍然要给农民,只是要换一种方式,就像东北玉米价补分离的改革。” 对推进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玉米进行的改革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推进我们整个农产品价格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陈锡文说,我国有上千个农产品,真正由政府定价的主要是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这6个品种。 “新疆的棉花已经按照目标价格方向改革了,大豆的价格机制还会继续调整,长江流域的油菜籽也进行了价格竞争机制改革,去年玉米价格也开始改革。”陈锡文说,那么现在大家更关心小麦和稻谷这两个品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坚持和完善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所以至少今年不会改。 但是,陈锡文也特别提示,“必须让农民兄弟了解一点,今年稻谷的最低价是整体往下走的,要从这个价格变化中读懂市场,就是稻谷也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状况,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调整,更加稳妥地向前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