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玉米市场回归理性 择优而入或遇良机 时间:2016-11-29 来源:粮油市场报 在经历近1个月因天气和物流引发的玉米价格大幅“非正常”上涨以后,临近11月末,国内玉米开始理性回归,特别是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悉数回落到11月初的水平,较最高位累计下跌70~80元/吨。与此同时,东北部分产区粮点玉米收购价格也开始小幅走软,华北产区粮价维持震荡,南方销区通过水路运输的玉米价格同步回归。 东北玉米南运挤占关内市场 近两周以来,伴随着东北玉米上市节奏加快,粮价出现高位回落,同时,尽管华北地区玉米上市节奏受阻于降水,但东北玉米南运挤占关内玉米市场,也令华北玉米行情略显疲态,尤其是河北粮流向山东的节奏开始放缓。除了价格,品质也是东北玉米比价优势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目前趋势来看,春节前一旦关内农户开始批量销售玉米,目前1700元/吨左右的粮价恐面临下行压力。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购量达到1467万吨,按照产量基数推算,售粮进度为16.3%。其中,辽宁售粮进度达到42%,其次是黑龙江达到17%,内蒙古17%,吉林销售进度仅10%。 加工企业日收购量超过去年 11月末,东北天气降温促使新玉米脱粒上市,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小幅回落,三等玉米挂牌价为1400~1480元/吨,下降10~20元/吨。 东北玉米供应华北数量上升,华北产区新玉米收购价格涨跌互现,三等玉米挂牌价1700~1790元/吨。 在东北三省一区给予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陆续到位以后,目前东北深加工效益良好,规模企业平均开工率在80%左右,部分企业已经达到满负荷开工。其中,吉林每吨淀粉盈利600元,黑龙江每吨酒精加工盈利1000元(均在计入补贴以后)。山东淀粉每吨盈利约260元。 国内玉米酒精受原料成本支撑,国产DDGS价格上涨,每生产一吨酒精理论盈利1420元(含300元补贴)。估算近一周淀粉行业开工率79%,酒精行业开工率75%。从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量来看,部分企业收购量较去年同期已翻番,其中吉林省部分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日收购量最高达7000吨左右。 南北港口集港数量明显上升 伴随着近两周东北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以及铁路运力紧张问题有所改善,南北港口玉米集港量明显上升,进而带动其玉米价格逐步回落。 截至目前,锦州和鲅鱼圈港内贸易商15%水以内、霉变2%以内的烘干新玉米收购价为1710~1730元/吨,理论平舱价为1760~1780元/吨,均比上周下降20~40元/吨。广东港口新季玉米报价1930~1950元/吨,实际 成交价1900元/吨左右,自上周以来累计下降近100元/吨。随着船期陆续到货,库存增加,贸易商报价心态趋弱,饲料企业采购谨慎。市场预计11月底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可能回落至1850元/吨左右。 此外,进入11月份以来,伴随着南方港口进口谷物到货量减少,且粮源不断消耗,高粱、大麦和DDGS港口库存水平已降至20万吨左右,远低于9~10月80万吨的水平。不过,考虑到今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购买高粱、大麦合计超过150万吨,且主要在广东到港,业内预计未来3个月(12月至明年2月)到货的谷物将抵消一部分内贸玉米需求,相当于减少广东港口1个多月消费量。 国内优质玉米供应前景堪忧 对于今年已经收获的新季玉米而言,其整体品质自收获之日开始已引人担忧。虽然近段时间的降温有利于东北玉米顺利上冻脱粒,但雪量过大同样不利于玉米上市,尤其是华北产区。据了解,近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玉米上市节奏普遍偏慢,导致市场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呈现坚挺向上趋势,而山东作为用粮大省,大部分用粮企业库存水平保持在低位,粮价极易因短时缺粮而上涨。 同时,在近期华北地区持续降水及气温同比偏高的影响下,近期关内不少地区玉米品质问题再现,据悉目前山东部分地区玉米水分依旧可达20%左右。一些粮商反映,前期收获时品质尚可的玉米在经过储存以后,出现不同程度霉变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安徽等地,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超标。 受此影响,关内地区一些饲料企业开始采用东北优质玉米,同时,华北玉米外运性价比优势也相对降低。尽管春节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但春节后品质下降,农民手中余粮水平不低是否会给市场再度带来压力值得关注。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今年国内优质玉米供应前景堪忧,因此,建议广大用粮企业在春节前择优入市。 综合分析,在东北玉米上市量放大、下游需求进一步扩大恐乏力的情况下,局部地区粮价可能继续下降。预计后期国内玉米行情承压下行,但此时对于品质要求较高的用粮企业而言,不失为战略储备优质玉米的好时机,毕竟,降价时优质玉米溢价空间更小。
(禾木 交流2317227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