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临近年底 南北方米价各有不同 时间:2016-11-21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国内11月21日消息显示:今年新米大量上市后,国内米价未出现过明显的下跌,主要在于产区阴雨天气影响,导致原粮上市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物流成本增加,使得米价处于易涨难跌的局面。那么进入米市旺季后,米价会因需求的增加而走高吗?综合当前市场各类因素,预计后期米价将呈北稳南强走势,具体原因如下。 年末东北米价上涨有点难 东北米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但今年新米上市以来,市场一改走货顺畅的局面。部分米企已有的订单迟迟无法外发,库存积压严重。那么双节将至,市场上原粮价格稳、运力紧张以及超期粮的流通等三大因素还将压制米价上行。 首先,原粮成本价趋于稳定 除了供求关系影响大米价格涨跌外,原粮成本的高低也是影响大米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今年东北优质稻价因市场需求以及部分贸易商大量囤库的拉动,稻价已提前涨至高位,且当前农户手中余粮水分多在17%以上,加上烘干成本,米厂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再加上因大米外发滞缓,工厂采购积极性下降,暂以观望为主,预计短期内稻价将趋于稳定。另外,东北农户临近年底,还贷时间临近,新稻上市量较前期略有增加,限制了稻价进一步上调。 其次,运力紧张拖累米价 2016年9月2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此次新规一出,引发大宗货物运输行业的连锁反应,火车皮难请、海运价格跟随上涨。运费上调不仅使采购成本增加,不经意间也“偷走了”下游经营者的利润。由于今年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大量的玉米持续外发,与大米争夺运输资源,无疑让本就位于铁路线末端的东北大米外运雪上加霜。据本网了解,目前米企已有订单,因车皮迟迟无法申请到位而无法外发,不仅影响大米外发速度,更何谈米价上涨了。通过当前运力情况来看,短期内运力紧张格局无法缓解,特别是双节的临近,我国旅客运输也将迎来高峰期,所以预计短期内米价仍以稳定为主。 再次,掺兑米压制米价上调 由于稻强米弱,米企加工利润长期处于低位。今年以来,搀兑米的现象较往年突出,搀兑米包括超期粮与新粮搀兑和普通粮与优质粮搀兑两种。2016年全年超期粳稻共计成交量为384.64万吨,如下图所示。因市场监管不到位,超期粮流入大米加工企业,掺兑米不仅拉低市场价格,也同样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以东北普通圆粒米为例,掺兑米与非掺兑米间价差至少在3-5分钱,低价米供应量足,米价上调可谓难上加难。 江苏产晚粳米止跌企稳 今年自11月份江苏新米上市以来,米价持续稳中回落。但近期利好因素出现将使得江苏米将止跌企稳。一方面,新晚粳稻上市后,天公不作美,部分农户新稻收割完毕后,直接在田间以湿粮方式出售,已收购的晚粳稻需要烘干后加工,成本无形中增加,有利于限制米价继续下行。另一方面,由于该产区米价与东北米价有着较大价差,截止到11月中旬,东北普通圆粒米与江苏晚粳米间价差在0.2元/斤,且江苏产粳米在口感上也不亚于东北米,因此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更占有优势。 籼米或将迎来上涨机会 今年籼稻主产区遭遇了连续阴雨天气,对中晚籼稻的收割和晾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国家自9月23日起陆续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政策以来,中晚籼稻收购进度较往年略有加快,且国储托市收购入库标准相对宽松,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同时,受制于部分产区籼稻减产,各大米企纷纷挑选优质粮入库,使得部分产区籼稻收购价提早超过了托市价1.38元/斤,原粮成本持续走高,且近期无储备库陈粮轮换出库,米企已有上调米价计划。同样,年底进口米配额基本使用完毕,11-12月份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截止到11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6.9),进口成本增加,遏制了进口米的到货量,利好于中晚籼米价格上调。 综上所述: 未来米市或将一改北强南弱的格局,市场有望呈北稳南涨的态势。建议东北米企按需生产为佳,控制好销往销区大米的水分、保证质量,以保证市场占有率为主。南方产区米企控制好原粮库存量,以优质粮为佳,争取在年底前获得更大的利润。
(禾木 交流2317227198)
|